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文学 >> 非遗教学
非遗教学
中国烙画技法概要
时间:2016-06-21 浏览:173

汪鹤鸣

    烙画是以经过加热的金属在竹木纸等媒材上以不同温度产生的焦痕作画。古代称烙画为“火针剌绣”、“烫画”、“烙花”或“火笔画”等等,是一种珍稀的民间艺术。汉代光武帝刘秀曾诏定其为宫廷贡品,有以燕山、金陵、南阳、山东等为代表的流派。
      起初,烙画者以铁针为烙笔就油灯灸烤而烙绘,继而出现“炭基烙笔”、“电烙笔”、“激光烫烙”。本文意在讲述价廉而操作便捷的电烙笔烫绘,并以如下程序编 写:一、烙笔;二、烙画的媒材;三、电烙笔的使用和烙画入门;四、怎样烙画人物;五、怎样烙画动物;六、怎样烙画花卉;七、怎样烙画山水;八、怎样烙字;   九、烙画的保洁、保护和装帧。
     
      一、烙笔

    原始的烙画是用磨尖的金属棒在火焰中烧红后在竹木上烫烙字画,由于金属棒离开火焰后维持高温的时间较短,所以用这样的方法烙画很不方便,所烙字画也很粗   糙;后来有人采用炭基裹住的金属棒来烙画。即首先将金属棒的一头磨成锥形成为金属笔的笔头,然后将木炭粉做成中间有圆孔的圆筒型炭基,套装在金属圆棒笔头 的近旁,在此基础上将炭基烧红,这时金属笔也会烧红,成为持续高温可较长时间烫烙的烙笔,然而这样的烙笔太笨重,操作并不方便。此后市场上有电烙铁问世。   电烙铁可以烙画,但不甚轻巧,长时间使用也很费劲,其烙烫的头部比较粗大,耗电量又较多。上世纪五十年代,从事烙画的技术人员开始设计和制作电烙笔。即用 圆柱形钢棒的一头磨成锥形(这钢棒一般是取用电焊条的钢芯),做成烙笔的主体,在靠近笔头的钢柱上绕十余圈电热丝,并以云母片为绝缘层,外部用细铅丝绕上   十余圈扎紧。电热丝的两端以粗铜丝为中介紧接导线。电烙笔的中部有散热装置,电烙笔后部用隔热的塑胶管套装以便用手握笔。电热丝两端所接通的导线应连接上 电压可控于十至十五伏的变庄器,而变压器上又装有安培表,可以由此调节电压和电流强度。这样的电烙笔工具系列既安全较巧又节省用电。用这种电烙笔在木梳柄   上烙画、在檀香扇上烙画、在篾簧制成的笔筒上烙画等等都是非常方便的。
      对于这种电烙笔,还可以根据制作大幅烙画的需要制成粗细不同型号的笔头,一般讲来有以下四种形状的笔头即够用了。(一)尖笔。锥形笔头,可用来烙烫细微的   线条。这可称为尖笔。(二)粗笔。将制成的锥形笔头磨秃,可用来烙烫粗线条。这可称为粗笔。(三)阔笔。将圆柱形钢棒的一端搞一个斜截面,使其成为笔头, 由于笔头呈椭圆形,面积比较大,所以这种笔可以用来画块画。也可以用来画更粗阔的线条,这种笔可称为阔笔。(四)粗阔笔。因为有些大尺幅的烙画需要笔头更   大些,那么所取用的烙笔钢柱应该更粗一点,这种笔可称为粗阔笔。
      同期,也有用电阻较大又耐高温的合金材料的电烙笔,笔头其两端直接与导线焊接并与变压器相连。此类电烙笔的笔头需要有相当的厚度和宽度才不易在通电后被烧断,所以电烙笔的笔头比较粗,然而也有尖角处,使用这种电烙笔要注意顺势把握好粗细浓淡。
    
      二、烙画的媒材

    凡是金属烙笔在高温下能使某种材料留下焦色印记的,那么这种材料就可以成为烙画的媒材。但是要使烙画有较好的效果,那么所选取的媒材就得附合如下要求:   (一)媒材的表面应平整细腻。(二)媒材的表面应白净无杂色。如果媒材的表面有杂色,那么在烙画时应能利用此杂色,使这一杂色能巧妙地融入画中。(三)媒 材有一定的厚度,以防烫烙深焦色时被烙穿。(四)如若取用三夹板为媒材,那么其表层要经过试烙后才能决定取舍。如若烫烙时起泡,则这类型号的三夹板不可选   用。由此可见平整而白净的三夹板和蒸煮处理过的毛竹篾簧可作为首选的烙画媒材。当然大材料可作为大尺幅烙画所用,小材料可作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所用。如黄 杨木梳、石楠木梳、擅香扇、精美的葫芦、篾簧笔筒、白质圆柱木的剖面等等。
      在东北地区长期以来,有以烙画绘制于家具上平整而纯净板面的,那么,这一板面自然也成为烙画的媒材。
      选定烙画媒材后,有一些媒材可以直接使用,如厚质的宣纸,白净平整的板材等等。但是有些媒材在烙画前还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对于某些板面平整度不   够的媒材,就必须刨磨平整到位;又如板面不够洁净的木材,在烙画前就必须将其擦洗干净,如若污垢已渗入木质纤维细隙,则应用木笈草(一种中草药)蘸水擦 洗,将污垢杂色从媒材木纹的细隙中清除出去,然后将潮湿的板材及时在背阴处及时凉干。
      在烙制作品时应根据所需烫烙作品的大小裁划媒材,并留有烙画后装裱的余地。如若媒材是三夹板,使用木工刀裁划即可。
     
     三、电烙笔的使用和烙画入门

    一幅手绘烙画,如能制作成功,一是靠作者的绘画功底,二是靠作者的烫烙技巧。烙画是用炽热的金属笔在竹木等媒材上以其烙焦的颜色来展现画面,其实就是附着   在木板或竹子等媒材上的炭粒所构成的画图。烫烙焦色的深浅决定于烙笔头的温度,决定于烙笔头在媒材上移动的速度以及烙笔头与媒材接触的力度。如若烙笔头温 度高或者烙笔头与媒材接触的时间长或者接触的力度大都能烙出较深的焦色。如若反之,则所烙出的焦色较淡。作者要有较厚实的烫烙功底,就要在烙画过程中细心   体会和逐步掌握上述要领。其实烫烙所得到的焦色浓度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电烙笔头的温度。
      为了烫烙画中深色的块画或深色的粗线条,可以将电压调整置最高档。但是,要谨防烧断电热丝。如若将电烙笔笔头加温至火红烫烙时,按中等速度走笔,笔头所到   之处不仅冒烟,而且还会局部起火。这时起火处呈焦黑色。此刻用力要均匀而适度,以求烙画中大块画焦黑色显现匀净,并防止烙穿三夹板的表层。
      如若要烫烙大块面的淡焦色,一般不宜用粗阔笔头的椭圆平面烫烙,因为这样烫烙,其具淡焦色不易均匀。而应采用粗阔笔侧锋在笔头高温的情况下运笔。如果侧锋烫烙后淡色块面仍有局部空白,那么可以用侧锋重复补笔,直至均匀的淡焦色块面烙成。
      当烫烙块面起烟或局部起火时,应该采取排风吸烟等环境保护措施。
      要适时做好电烙笔的除锈保养工作。在使用电烙笔的过程中,由于笔头是在高温下工作的,有两个部位的防锈除污工作要经常做。第一是笔头部位,第二是电热丝两   端与导线的连接部位。笔头部位不仅有锈还有在高温下粘住的树脂和细小的炭粒,对这一部位的除锈排污可以经常用烙笔头与钢丝网板摩擦或用小刀手刮笔头的方法 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么笔头的锈迹和粘上的污垢就会阻碍笔头的导热,明显影响烫烙效果。电热丝两端与导线连接的部位,这一部位的铜丝直接与高温的电热   丝接触,最容易生锈,在使用电烙笔时,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否则,会因为锈蚀后的铜丝电阻更大,使其热能在此处消耗而影响烫烙。同时,此种情况下,这一部位 就极易烧断。
      综上所述,如果要使用好电烙笔,就必须对电烙笔进行保养,特别是应该做好上述两个部位的防锈排污工作。
      关于烙画入门,应该分四个步骤走。首先,初学烙画者应练习用烙笔在媒材上烫烙点、线、面。探究用笔头各个部位在烫烙点、线、面时候的作用。掌握笔头各个方   向在接触媒材时应有的力度,以逐步知晓烙笔的性能,并取得较好的烫烙成效。第二步是练习烫烙简单的画面,可以是直接烫烙,由浅色烫烙构图,然后逐步加深; 也可以先拷贝或用铅笔在媒材上画上草图,画准确后再烫烙。第三步是进行烫烙和上色结合的训练。一般讲来在一幅烙画作品上所上颜色不要超过三种,并注意在整   个画面上突出烙画这一主体。在木板上着色同样可以采用国画技法。但是必须注意防范颜色渗出界外。因为有些国画颜料在调色时含水量较多,在木板上着这类颜色 其颜料会沿着木板的木纹渗出轮廓线,而且渗出轮廓线的颜色已渗入木纹的深处,又不易抹除,这将有损画面,是烙画上色的大忌。所以在使用此类颜料上色时,要   采取两条措施:一是用毛笔蘸颜料时要适当干涩些。二是在此类颜料中少许渗入一些粉剂,以保证所上颜料不渗出轮廓线。上色结束后,还要用烙笔对整个画面补 笔,直至画面完美。第四步是进行原创作品的烙制,这种原创作品的创意、构思和成形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其图稿的形成可以与写生摄影和电视的步进定格处   理相结合,并首先从动物画和山水画入手。

   四、怎样烙画人物

    烙画人物讲究形准而灵动,如若烫烙人物画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要烫烙好其他系列的烙画在图形和衬阴的把握上就不在话下。尤其是公众人物,如能烫烙得逼真,那么又何愁其他人物画、动物画、山水画和书法等等。
      烙画人物首先要把握好面容和形体的准确和生动。如若是仕女应显得柔美而优雅;如若是圣贤雅士则应展现其刚毅而洒脱;如若是幼童则应表现其天真活泼。在烫烙时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烙笔的粗细和调节火力的强弱,尽可能用宽度不同而协调的线条和色块表达出应有的效果。
      烙画人物时一定要把握好人物的五官。为了把握好五官的准确性,应该在烫烙前较细致地用铅笔打草稿,并多方位地观察五官画得是否准确。例如倒看画面或在镜面   中看草图,如若发现偏差,则及时纠正。只有铅笔稿画得准,才能在动用烙笔时取得满意的烙画效果。当然在实际烫烙时,仍然需要谨慎用笔,进一步把握准确度并 烙出韵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画的关键。人物画不仅要传形还要传神,眼睛和眉毛则是人物画第一位的形神结合点。如若眼睛和眉毛画得稍有偏差,那么这幅人物画就   失败了。所以一定要十分过细地烙画好眼睛和眉毛的形状和大小,处理好眼球的反光白点,把握好人物画这一灵动的核心部位。当然人物画中耳鼻和嘴唇也得精细地 烙画到位。在烫烙面部肌肤时应由浅入深地处理好诸多曲面微妙的变化,这是非常细致的烫烙过程,需要反复揣摩。为了确保画面准确无误,应该借助放大镜,在放   大镜下操作烙笔,用粗阔烙笔的侧锋匀色块面,再补漏补缺,以基本完成面部造型。到此为止,画面上的烙痕还仅是浅色的,但是已经具有层次感。此时不急于继续 烙制,可以隔日再作仔细端详。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则可以用锋利的刀片轻刮,然后用烙笔修改画面进而逐步加深画面,清淅地显现面部的立体效果。至于头发则   应分辩其有几个立面,注意反光处的留白,匀净地烙出背光处的乌黑。对于过渡区清淅的头发丝则应该用尖细的烙笔逐一烙画。
      关于人物的衣着。如若是追仿照片和油画,那么可以采用素描技法于烙笔。用较强火力的粗阔笔烫烙深色,但应防止烙穿夹板的表层。应该使用粗阔笔的侧锋匀出浅   淡色的块面,以展现诸多立面。如若烫烙国画人物,那么应该采用粗烙笔勾勒主要轮廓线,用尖细的烙笔画出皱纹箴,当然有些皱纹箴也用到粗笔,以此显现衣袍的 立体效果。
      烙制人物还得注意手势和五指。人物之传神,不仅在于眼睛,还在于其手势和手指,这一部分的烫烙也应该做到形准而生动。
      关于人物画的上色。烙画人物可以上色也可以不上色。一般讲来,当画面线条简练,在适当上色后能使画面更富有生机,则以上色为好。
     
      五、怎样烙画动物

    烙画动物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用烫烙不同程度焦色就能生动地表达动物的烙画。如狮、虎、牛、羊等哺乳类动物,又如雄鹰、虾、蟹和昆虫等等外表为灰色   或黑色的动物。烙烫所产生的色彩效果就足以接近它们的皮色,而且非常自然和谐。另一类是而需适当染上其他色彩的动物烙画,如锦鲤鱼和多姿多彩的飞鸟等等。
      烙画动物画可以直接在媒材上烫烙,也可以预先用铅笔起草图,然后再烙制。采用直接烫烙的方法应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用烙笔在木板或其他媒材上轻烙,以确定   动物的头部和身躯的部位。进而以动物的眼睛开始烙画头部和身躯,再烙制背景。这样在媒材上就完成了粗浅的烙画稿。稍后审视一下全图再作精烙。由于粗烙的焦 色较浅,精烙可以适当修正,辅之以刀片的轻刮,并加深背光面,细烙过渡色以取得较好的立体效果。对皮毛或羽毛等精细之处应该用尖细的烙笔逐一烫烙。对传神   的动物五官则应该在放大镜下一丝不苟地烫烙而成。如若是事先在媒材上用铅笔打底稿然后烙制动物画,那么在烫烙头部时仍然应该做到由浅到深逐步到位,注重既 传形又传神。烫烙身躯时,其深色部分可以一步到位,其他色调的线条和块面在烫烙时应遵循由浅到深的原则。烙成一幅动物画,确实需要做到“精细到皮毛,传神 至双眼”。
      对于需要适当上色的动物画,在烫烙成粗浅的画面后即可采用国画技法上色,上色要注意渐变色的和谐,并防止色彩越出轮廓线。然后精细地烙制,精烙后还可以对需要上色的部分补笔。经过几次反复揣摩和补笔,完成动物烙画。

    六、怎样烫烙花卉

    花卉作品的烫烙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纯烫烙型的,另一类是烫描结合型的。
      纯烫烙型的花卉作品一般讲来适用于墨兰、墨梅、墨竹和墨荷等等,有时繁花也用烙笔来绘制,那是素描式的花卉烙画。纯烫烙形的花卉画看似容易其实不然。例如   烙画兰、竹就得注重以下四点:第一、黑色的兰竹图枝叶繁多,但是烙画作品要呈现出叶片的多而有序。第二,画面上兰竹的叶片有远有近,要用烙笔画出的焦色浓 淡表达好不同层面的叶片。第三,兰竹的狭长叶片在微风吹拂下有动感,应该细心地用烙痕描绘出兰竹随风摇摆的动势。第四,兰花在兰竹画面上有画龙点睛的功   效,那么烫烙焦色渐变的朵朵兰花就应该有灵动之感。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兰竹图能判断烙画者的功力。
      烫烙墨色的荷叶也得细致入微。烙画墨色荷叶在烫烙顺序上应注意首先烙出大片荷叶的筋脉,然后用粗阔烙笔画出焦色的浓淡变化和反光处留白的荷叶曲面,展示其立体效果,谨防以粗阔烙笔简单的涂鸦处之。
      烫烙万紫千红的花卉,适当上色能增添画面的生机。例如在烙画多种色彩的牡丹花和月季花,烙画红似火的木棉花均可以用烙画的焦色来构勒出花朵和枝杆的轮廓,   以国画技法用毛笔上色,并注重以颜色的浓淡变化绘出花卉的立体效果,注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颜色渗出轮廓线。为了突出烙画这一主题,对于此类上色的花卉画要 自然和谐地配以静物背景。如花篮、古鼎、花盆、树杆和山石等。此类静物纯粹用烫烙来表达,其效果极佳。
     
     七、怎样烙画山水

    烙画山水,可以先用铅笔打底稿,也可以直接烫烙。如若直接烫烙山水画,那么应该首先用烙笔淡画山水画的框架,然后用粗阔的烙笔烫烙山体的轮廓,烫烙山体背   光面的最暗处,树杆的边线和农密的树林,再以略粗的烙笔烫烙树叶、树木的枝杆、树皮的斑纹和山石的细纹,最后用粗阔烙笔的侧锋皱烙山石的背光面的略暗处, 显现山石的立面;逐步衬阴树木的背光面,显现树杆的立体效果。在烙画山水基本成形后,还应该对画面进行仔细审视并过细地补笔,例如用粗阔的烙笔烫烙树荫和   云层,交替使用粗细不同的烙笔烫烙水波或水纹,用粗烙笔或粗阔烙笔烫烙树叶,并显现其不同层次。如若山水画中还有人物、房舍和车船等,则应该取用尖细的烙 笔在放大镜下精细地烫烙,切不可马虎,否则会降低烙画艺术作品的品位。烙画山水可以用单一的深浅不同的焦色来完成,让古朴典雅的画面跃然媒材且具有浅雕的   韵味。但是有些山水画如果能渲染以相应的色彩,那么可以使画意更为明确,例如四季山水画的条屏,画面上应该呈现春天的田野嫩绿,不远处尚有桃红成片;夏日 碧翠的绿林郁郁葱葱;秋月的山野红叶熠熠,层林尽染;冬季的满山白雪和苍松翠柏。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适当的色彩来表达否则难以显现生机活力。当然在上色时   还应该注意:冷色调的颜色以淡雅为好,暖色调的颜色要真实自然。
      烙制大幅山水画,要由两块以上三夹板组成,这时要特别注意三夹板拼接处画面的自然连接,要尽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关键是把握好两个环节:第一,在拼接前就要   认真核对和烫烙好每块三夹板接缝处的画面,这时烫烙的颜色应该是浅焦色的。第二,在拼接后应该仔细烫烙接缝处的画面,使其整合完善。
     
      八、怎样烙制书法

    在烙画作品中题款需要烙写书法,而烫烙各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又可成为烙制技艺的专门系列。所以说烙制书法是烙画艺术的重要课题。
      烫烙书法的关键有两项:第一,是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底;第二是要有较强的烫烙技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烙制书法作品要求作者自身有较好的书法基   础或对书法艺术有较深的领悟,这样才能烫烙出书法的笔力和韵味。即便是一幅烙画作品题款的几个字,如若题写烫烙得好,则为整幅烙画作品增色;如若不然,就 必将降低整幅烙画作品的档次。
      烙制书法作品有二种类型。一种是烫烙名家的书法作品,另一种是烫烙自己的原创作品。
      如若是烫烙名家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该读懂这幅作品,即看清楚整幅作品的气度、框架结构、书写笔顺、笔锋、留白和枯涩浓淡。然后采用拷贝或铅笔放样的办法在媒材上形成草稿。在此基础上使用粗烙笔烫烙浓墨笔划,用尖细的烙笔精烙枯笔留白的相关笔触。
      如若是烫烙自己的原创作品,那么作者首先应该用毛笔书写好这幅书法作品,在动笔前对整幅书法安排要有一个预算,并按预定的字数在一定尺幅的宣纸上完成作   品。对于草书、行书或行草,尤其要注意有节奏地变化字形的大小,笔划的粗细,笔墨的浓淡枯湿和字里行间的疏密。毛笔书法的创意成功是烙烫创意书法成功的前 题。在这基础上可以以拷贝的方法在媒材上形成书法草稿,再以较粗的烙笔烙出主体的基本字形,然后再用尖细的烙笔烙成枯笔,至于淡色调的笔划可以用中等笔温   烫烙成形。
      烙制书法长卷的话,还得刻制若干闲章,此类印章一定要按章法逐一加盖。一般书画印章以石材刻制,加盖于宣纸。如若眼前烫烙的媒材是木板,此时也以石刻印章   加盖于硬质的木板,那么肯定会有许多地方漏印,盖印的效果极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妥当的办法是将石材印章做成相同的橡皮印章,将这样的橡皮印章加盖 在木板烫烙的书法作品上,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烙制书法作品,在书体的分类方面也可以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行书和魏碑,字形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字、中字和小字。其中烫烙行草和烫烙大字要特别注意   两点:第一,如若烫烙深焦色的块面比较大,那么务必烫烙匀净。如果媒材是三夹板,则谨防把三夹板的面层烙穿。第二,行草和大字比较容易表达笔锋和枯笔,这 时不仅要运用尖笔烫烙好枯笔,还要灵活运用火力的强弱表达好墨色浓淡的变化。
     
      九、烙画的保洁、保护与装帧

    在烙制作品过程中,画面上会染有起草的痕迹或蒙上一些灰尘,这就需要洁净画面,做好成品的保洁工作。烙画是靠烫烙生成的炭粒来表达画面的,如若没有采取固   定炭粒的措施,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媒材热胀冷缩等缘故,炭粒会从媒材上脱落下来,画面将会变淡甚至消失,所以必须对烙画画面采取有效的保护举措。俗 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烙画作品也一样要讲究装帧,以装帧烘托画面,以装帧提升烙画的档次。
      如若是小件工艺品的烙画,例如烙画于木梳、檀香扇、葫芦和笔筒等等,只要将这类艺术品的表面洁净后将烙画画面均匀地涂上两层清漆即可。后续工序的装帧和包装则随整件工艺品处之。
      如若是大尺幅烙画、条屏组合和扇面等等,在烙画作品完成后,其保洁、保护和装帧等后期工序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洁净画面。如果画面上有残留的铅笔   痕迹,能用烙笔复烙遮盖掉的则以烙笔烫烙复盖处理好。如若其中有些铅笔痕迹不宜烫烙,则可以用橡皮擦除。对于嵌入木纹空隙即使用橡皮也擦除不掉的铅笔屑或 污垢,则可以用木笈草浸水后擦洗,使烙画的面张上不留铅笔痕迹或污垢杂色,然后将烙画作品放置室内凉干。第二,在洁净的烙画作品表面喷涂高质量的无色透明   清漆,使烫烙所成的画面炭粒长期稳定在媒材上,使烙画永不退色,从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当然,在上清漆的方法是有讲究的。由于清漆比较粘稠,如果使用刷 帚刷漆,就不易均匀,所以在烙画上罩以清漆,应该采用喷涂的方法。一般讲来,需要喷涂两遍。第一遍喷漆是打底,喷涂后待画面上的清漆干透后,即用细砂纸砂   光。紧接着喷涂第二遍清漆,使整个画面洁净光亮。对于上有色彩的烙画来讲,更应该采用喷涂的方法,假如采用刷漆的方法,很容易将画面上的颜色拖带出轮廓 线,而难以收拾。喷涂好清漆的烙画作品,应该放置于阴凉通风之处,待清漆干透后再进行装裱。第三,装帧烙画。首先应该在烙画画芯的四周裱糊上相应色调的   绫,由于烙画本身的色调是不同程度的焦色,所以在其周边装裱的绫一般以白色、乳白色和乳黄色等淡色调为宜,并在画面和所装裱的绫之间衬深色的铁线。对于烙 画作品的装裱也可以使用淡色的卡纸,这样装帧的效果尤显典雅庄重。有一些烙画或烙字作品因其画面线条比较粗浓,采用墨绿等深色调的周边衬裱也有高雅厚重之   感,别有情趣。烙画作品装裱完工后的工序是配置镜框等后续装帧工作。让裱衬好的烙画作品装入深棕红色的镜框或艺术造形甚为讲究的画框。至于在装帧时是否要 安装玻璃,可以因画置宜或因展画的场所置宜。如若装上玻璃,那么烙画作品可以多一层保护,但是此时再要拍照就易有反光。如若不装玻璃,那么应该防止烙画作   品被划伤或被染污。

一、烙制姿势

以前烙画艺人是一种吸大烟的姿势,侧卧床上利用烟灯加热进行烙烫加工,此种方式称为“卧烙”, 此法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且不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到四十年代,烙笔有笔架支撑,就形成了“坐烙”技法,它具有灵活多变,简单 易学等优点。为研究和发展烙画艺术,开辟了新天地。
  二、烙制工具
  开始,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 的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改为“电烙”、乃至“激光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改为大、中、小型号的专用电烙笔,比较先进的电烙   笔可以随意调温、配有多种特制笔头,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三、烙制材料
  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 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早期的葫芦、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宣   纸和丝绢较薄,但却不失烙画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温度过高,手法过重,纸、绢会变焦;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况且还要根 据画面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使宣纸烙画成为南阳烙画中的精品。
  四、烙制技法
  烙绘技法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烙画作品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 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 传统烙花艺术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虑,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   果。
  五、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小至直径不足一厘米的佛珠,大到几米乃至几十米的长卷,以至大型厅堂壁画,如《清明上河图》、《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等。作品可以充分反映国画山水、工笔、写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画、书法、油画、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风格。
  六、烙画题材
  作品内容在力求继承传统花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清新,美观大方,永不褪色。
 
  基本技法:
  烙画的基本技法
  构图:烙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在构图上有“五字法” 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 习烙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布势:烙画是很讲究布势,即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有的画虽然技术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却   杂乱无章,这正是对“势”的把握不够所致。如吴昌硕的《错落珊瑚枝》,   主要的枝干和树叶构成大势,单独下垂的小枝构成小势。画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势的把握也就越复杂,越难以控制,同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势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横 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放射势。
  主宾:画面的构成要有主有宾,更不能喧宾夺主,需要营造—个构图中心,从而达到最充分地表现主体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主体居前、主体居中、主体居大等。
  取舍:形象素材过多会使画面繁杂哕唆,画蛇添足,削弱主题;过少则又不足以说明主题。取舍是相 对的,取多少、舍多少,取什么、舍什么,要根据绘画风格和画家的个性追求具体分析,没有硬性的规定。下面结合具体图例来说明,   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此作构图中除了主体人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衬托物象的呼应或说明,强化了李白胸怀天下又傲视权贵的人格品质及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情 怀。这时加什么似乎都多余,用抽象的虚化处理和“行吟”二字点题,足以将主题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疏密:密就是凝聚,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疏则反之。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及线条的 安排应该有疏有密。从而产生有节奏、有弹性的艺术效果。“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清人邓石如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画面中“疏”与“密”的关系。如徐悲鸿的《泰 戈尔》人物衣纹线条疏松,谓之“疏”;而背景则以较密集的枝叶加以衬托处理,谓之“密”。 “疏”得不当,会使画面凌乱、松弛、没有精神;“密”得不当,会使画面板结、沉闷、滞重无光。要么以点为密,以面为疏;要么以面为密,以点为疏。不管是前   者还是后者,关键的是要敢于和善于“疏”和“密”。“疏”有赖于“密”的安排,“密”有赖于“疏”的衬托,应该强调两者的差距,形成疏密的强烈对比,这样 画面才会有生气。
  虚实:太虚则画面会感觉太空,稀软无力,轻飘而无所归依,必须以实补之定神;太实则又会造成画 面凝重阻塞,难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虚来调节缓冲。应以淡者为虚,浓者为实。疏者为虚,密者为实。动者为虚,静者为实。轻者为虚,重者为实。次者为虚,主者   为实。白者为虚,黑者为实。潘天寿说:“吾国绘画,向以黑白二色为主色,有画处,黑也,无画处,白也。白即虚也,黑即实也。虚实之关联,即以空白显实有   也。”远者为虚,近者为实。少者为虚,多者为实。
  开合:一幅画的章法常以“开合”作为构图布局。所谓开合,也叫“分合”。“开”即是开始,“合 ”即是结尾的意思。开与合在画面上是—对矛盾的统—体,犹如用笔,起笔为开,收笔为合;一幅画中没有开、合也不行。如齐白石的《松鼠葡萄》,   自上而下展开的葡萄决定了画面的起笔和走势。这个起笔之处即为开;葡萄藤至下方微微上仰,有收的感觉,一只松鼠更像—个结尾的句号,收住画面的走势,称之   为合。—幅画中有贯穿全局的大开合,同时还有若干小开合。小开合要服从大开合的指向,并起到丰富画面构成的作用。有开势就要有收势,只有开合处理得好,画   面才具有完整性。
  空白:空白在这里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同形体、线条、色彩—样,构成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 部分。正所谓“笔不到而意到,意不到而神到”。传统葫芦烙画差不多都留有空白。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如钱杜的《人物山水图》册页中,小船周围的空白代表水。图中的“空白”只能被联想为“水”,而不可能引起水以外的任何其他的形象联想。葫芦烙画对空白的   认识是十分丰富的。—般有如下几种存在方式:表示天、地的地方。如唐寅的《秋风纨扇图》。有云雾和水流的地方,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于繁密的地方。如   原济的《游华阳山图》, 松石丛林茂密之处留有若隐若现的空白,使画面虚实相生、透气灵动。 主体周围。如郎世宁的《松鹤图》,作为画面主体的白鹤以及上部的松针的周围留出空白,以突出主体。不画背景.如《太白行吟图》。形式美的需要。如董其昌的   《秋兴八景图》,作者有意识地用空白挤出线状形体,构成竖构图中的横向趋势,层层推开,形成苍秀雅逸的高远意境。
  对比:画面上几乎所有构成因素都和对比有关,都要注意它们的大小、长短、远近、高低、刚柔、动 静、明暗、曲直的变化。对比在构图中的表现:疏密对比,如任熊的《花卉图册》,大片花叶居于左上角,镇住画面,一枝“牵出”小鸟,疏密安排有致。虚实对 比,如樊晖的《溪山远眺图》 。 聚散对比,如齐白石的《丝瓜青蛙》,画面上方的丝瓜、藤、叶聚在一起,下面的青蛙散处开来,使画面构成丰富而富有变化。大小对比,如郭诩的《牛背横笛图》   ,一牛一童,一大一小,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高低对比,如齐白石的《三千年之果》 ,两个大仙桃,一高一低,错落有致。如果把仙桃平放,画面就失去节奏了。 色彩对比,如于非闇的《白玉兰》   ,泛紫的深蓝底色上是乳白色的玉兰花,再配上两只橘黄的莺鸟,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艳丽明快,充满生机。动静对比,如李迪的《鸡雏待饲图》 ,两只鸡雏正等待喂食,一只静候,一只举身扭头,稍显不宁,动静结合,妙趣横生。曲直对比,如齐白石的《松鸟》,粗壮的松树干为直,小松枝弯曲过来,打破   了树干的挺直,使画面生动自然。形象对比,如李方膺的《风竹图》 ,竹叶为点,竹竿为线,石为面,点、线、面相结合,增加了画面形象的多样性。
  均衡:造型艺术中的均衡,就是要利用不同分量的形体、色彩、结构等造型因素,在画面上达到力的 平衡,以求得庄重、严谨、平和、完美的艺术效果。画面中求得均衡的方式很多,如:利用物象的属性。有生命体与无生命体相比,前者重,后者轻。在构图中,可   以利用这种属性来取得画面均衡。如高剑父的《蝙蝠迎风图》 ,画面中的景物——树枝、月影以及画家的题跋全部集中在右方,左上角仅有一只蝙蝠,但画面依然取得了平衡效果。利用色彩的比重。画面的一方色彩浓艳集中   时,在相应的反方向要有所呼应。如齐白石的《荷花蜻蜓图》 ,右下角印章的一点碎红与左上角的荷花形成呼应。利用力的走势。当画面主要的力的走势偏向一方时,可以用辅助力的走势拉回,以求得均衡。利用运动和视觉方   向。如徐悲鸿的《奔马》 ,马向左前方奔驰,由于运动方向的惯性,视觉上需要留出一定的空间,才能使画面保持均衡。利用物体的大小、繁简。如张大千的《花鸟》 ,画面中大而繁的物象都布置在左边,右边“压秤”的是一只小鸟和几片艳红的树叶,大小有别,繁简有致,使构图富有变化。
  色彩:色彩的使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色彩的和谐。如任颐的《雀声藤影图》 ,设色单纯柔和,对比含蓄。色彩的对比。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有动静、收放之别。一般地说,冷色比较静和收敛,暖色反之。如吴昌硕的《天竹水仙图》   ,上方是红色的天竹花,下方是大块绿色的水仙,一冷一暖,使画面色彩华丽、动静有致。色彩的分布。色彩要有呼应。如吴昌硕的《花卉》,右下角两朵黄花,色 块大而浓艳,上方水仙的花芯散点了一些淡淡的黄色点与之遥相呼应,使画面色彩结构稳定。主色与副色的关系。如齐白石的《荷花蜻蜓图》,以墨色为主色,托出   一点花红,色彩布局干净利落。墨色。葫芦烙画的色彩由两大要素组成:一是颜色,二是墨色。古人云:“墨分五色。”如李方膺的《鲇鱼图》 ,全图以墨色为本,浓淡虚实,趣味横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背景:背景在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选取素材要符合主题思想的需要。背景是主题内容 的补充部分,必须是有助于创造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环境、最能说明和延伸画面主题思想的内容。素材选取不当,会削弱主题的思想性。背景素材在使用量上要精   练、纯化,并非多多益善,不要把与主题有关的素材都搬到画面中。布局要合理。背景一般是布置在画面主体的后面。在具体使用中,所选景物与主体衔接时也会延 伸至其左右,甚至相互交织渗透,这时—定要注意画面结构上的主次关系。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蝌蚪虽小,但在周边环境的挤衬中却显得十分抢眼。注意背景与主体在绘画诸因素上的对比关系,如色彩对比、黑白对比、强弱对比、虚实对比、繁简对比等等。   注意背景在画面中的非主体的从属地位,要以衬托主体为目的。如徐悲鸿的《四喜图》中,背景是在风中摇曳斜拂的柳枝,很好地衬托出喜鹊嬉戏的场景。用色彩衬 托。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有了绿叶的衬托,才更显出花儿的美丽、红艳。但这里的绿叶毕竟是红花的背景,因为烘托了主体才具有了价值和审美性。背景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象背景,一类是无象背景。所谓有象背景,是指主体以外的画面空间都由具体的物象组成。作为背景的物象可以是人、动植物,也可以是风 景,它们在画面中与主体一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象背景与有象背景正好相反,主体形象之外的画面空间没有具体的形象,或用颜色平涂,或全白全黑,或用笔   触及其他抽象效果作为衬托。上述两种方法在创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在一幅作品中,部分用有象背景、部分用无象背景来衬托主体形象,同样可以达到非常 好的艺术效果。如潘天寿的《兰花图》   ,以山石、苔点衬托兰花,这是有象背景;而山石、兰花之外大面积的空白则是无象背景。
  装饰性:葫芦烙画与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西方绘画不同,它是以现实对象为基础,而又不局限于生活 中的形体和色彩的真实性。夸张、变形、定型化、规律化以及鲜明的节奏感等是葫芦烙画形式表达的基本特点。这些装饰性特点在构图中也有所反映:画面构成的装   饰性。如任薰的《闺中礼佛图》 ,均衡、对称、平面、规律等装饰性因素在构图中运用得十分完美。人物组合的装饰性。如宋代佚名的《八十七神仙卷》 ,画中的人物形成一种规律性的动态组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美感。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如《八十七神仙卷》,画中有规律的竖向线条,同样加强了画面构   成的装饰性美感。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如于非闇的《白玉兰》,用鲜艳浓重的纯原色(或接近原色)以及对比色匀净平涂,使画面单纯明快,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细节描写的装饰性。如宋佚名的《桃花山鸟图》中,花瓣的轮廓、叶子的筋脉及鸟羽结构的有规律的勾勒描绘,充分体现出精微的装饰意味。图案花纹的装饰性。如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对画中妇女衣着上花纹的表现并不考虑转折、重叠所形成的透视变化,而是以平面构成的装饰手段来处理,别有一番韵味。构图中的装饰感,还在于巧妙地分布画   面大小各块的位置以及使画面节奏感更加明快的各种装饰元素。
  题款及钤印:题款及印章的使用方式是灵活多变的,一般要了解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款 式。款可分上款与下款。上款多写画的归属者,下款多为作者姓名和作画时间、地点等,两者合称双款。只题下款的也叫单款。题长篇大论的款识的叫长款。题两处   或两处以上款识的叫多处款。如果画面构图已经很饱满,也可只题姓名或—枚印章,这种款叫穷款。这里提到的“款识”的“识”,指题目的说明部分,内容有考 证、评论、赞咏、抒情、记事之类,体裁则散文、诗词等都可以。长短。题款的长短可根据画面需要来定:追求画面空灵的可只题穷款,如朱耷的《荷花小鸟图》;   追求构图饱满的可题长款或题多处款。位置。题款要根据画面的空白而定,重要的是形式美的需要,可根据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题款与“开合”的呼应关系:一般以画中物象为开,题款印章为合。如朱耷的《游鱼图》。题款与疏密虚实的关系:画中过疏的地方,可令其密,如李方膺的《竹石   图》,画的右下方虚空,可用题跋和印章充实,或密中求密,疏中求疏,均可以题款和印章加以调剂。 题款与重心的关系: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无论怎么追求奇险,最终还是要归于稳妥平正,如朱耷的《菊花》,一枝菊花向左而倾,如果没有题跋、印章在右侧压住   阵脚,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题款与色彩的关系:如任预的《荷花图》 ,用淡墨画荷花,虽清雅秀丽,总感到画面上缺点什么,两方朱印就起到了提神点色的作用。方向。题款的文字排列方向一般按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规律。竖向构   图多用竖式题款,横向构图则多用横式题款。字体。字体要根据绘画风格来定,宜用楷书、隶书、篆书。字体的风格要与画风协调,大小要与画幅大小相适应。印 章。印章分名章和闲章两类。名章多用于款识之后,闲章可根据画面构图需要随机使用。有时在画面上题长款,在开头一两字的旁边可用印章与款末名章相呼应,称   为引首章。引首章多为长方形。在画面左、右下角可盖压角章。此外,印章还有朱文和白文之分。朱文较轻,白文较重,使用时也要结合画面的风格意境和色彩搭配 等需要来合理安排。如朱耷的《鸭图》   ,左上方空白处钤两方白文印,右下角钤压角章。总之,题款、印章进入画面之后,使葫芦烙画的经营位置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形式结构更富于变化、更趋于完整且 更具有民族特色。
  选料:葫芦烙画是以各种葫芦进行创作的。一般以没有阴皮的浅色葫芦为佳。因其色泽洁白,葫芦细 腻、纹理不太明显。适合烙多种题材。而现实中一般会把有瑕疵的葫芦作为烙画葫芦的首选,通过烙画遮盖葫芦上的瑕疵。葫芦烙画的效果不一样,可根据个人爱   好、习惯以及题材的需要来选择烙山水、花鸟画所需的葫芦质量一般要求不严格,各种葫芦均可采用。烙人物肖像画或某些特定题材的作品时就要精心挑选合适的葫 芦。如表现肤色比较粗黑的人物肖像,可选择质地略粗、色调沉着的葫芦;表现青年妇女或儿童肖像可选用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的葫芦。烙素描效果的画,所选用的   葫芦质量要高,以面无疤痕、色泽一致的葫芦为上乘。
  拓稿:对于没有一定功底的葫芦烙画爱好者来说,拓稿是他们进行葫芦烙画底稿最好的办法,可把选 好的图案打印在纸上,用胶水把复写纸粘在图案后面,用胶带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烙画的葫芦上,用笔把图案描一遍,选好的图案就会很轻松的复制到葫芦上了。   把稿子拓到葫芦上,最好用陈旧的复写纸。新的复写纸不但污染葫芦,而且留下沉色的印痕,葫芦烙画时是比较难擦掉的,会影响画面效果。新的复写纸可用软纸将 其表层的颜色轻轻擦去,然后放在阳光下经过曝晒再用。另一种方法是:用速写铅笔在白报纸上均匀地涂上铅粉,用它来代替复写纸比较理想。用炭铅笔和棕色炭精   棒涂比较快,涂好以后用软纸和软布轻轻擦一遍,炭粉既牢固又均匀。也可以在稿子背后直接涂上炭笔粉,但不要涂得过深,以免弄赃葫芦。用这种复写纸印出的痕 迹,在烙完画以后很容易用橡皮擦去。把画稿与葫芦对好,用胶带粘好防止移动。用硬铅笔沿着画稿的轮廓和结构拓印。不需要很细致的描绘,只表示出线的精确位   置,注意不要有漏拓的地方。
  临摹:是学习传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古今较好的作品,通过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 其用笔设色及构图的各种技法,而不是表面地模仿其面貌。临摹可以避免走弯路。将临摹时吸收的技法,运用到写生创作中,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表现方法,   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新更好的表现方法。

   

 




上一篇:树叶画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剪纸教案方法之复印临摹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