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结业 ——“黄埔四期”再添非遗新势力
时间:2020-08-08 浏览:124
8月7日晚,随着网络结业仪式闭幕,历时7天,由7位行业权威专家大咖授课,615位学员报名参加的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黄埔四期”圆满结业。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结业仪式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系主任顾军教授主持,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和非遗司原司长马文辉先生发来贺信,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张旗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教授作总结发言。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苑利教授最后发言时再次强调: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前提是辨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是非遗保护的第一个理念,非遗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人,要认清非遗的重要性。此次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教授启发大家怎么去保护非遗,唤醒文化自觉,坚持多方参与原则,把祖先的智慧保护下来传承下去,使文化永不断流。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黄埔四期”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培训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专业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业者、爱好者等615人报名参加。其中来自全国81所高校的学生120名(本科生24人,硕士生87人,博士生9人)教师139名,传承人47位,相关从业者150人。


由于疫情的原因采用zoom高清云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网上教学,7天7位行业权威大咖的集中授课培训使学员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深刻的理解,从理论到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重新的认识。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紧贴时代特色,理论兼具实践


本次培训不仅培养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专项人才,也是立足于社会需要与全球化市场化接轨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会务组对培训内容进行了反复甄选,对培训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时间等都做好了充分的计划与准备。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培训质量,授课老师都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课后答疑。培训内容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版块、文化遗产保护名家大讲堂版块、课后答疑互动版块。《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版块由苑利教授主讲,文化遗产保护名家大讲堂版块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主讲。授课团队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发展战略、世界工艺美术、文物保护、文化产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等领域,在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外,讲授的经验和理论均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授课专家阵容庞大,授课内容深刻易懂


经过精心筹划和细心安排,此次培训学员报名踊跃,课程权威系统,学习讨论认真,社会反响空前。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题授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苑利教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为题,分7次讲座及1次全面答疑的形式,系统的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分类、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以及影响其评估的主要因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原则等理论问题。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之不同功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开发与经营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还联系自己调研经验从民间文学、表演艺术、工艺美术、生产知识、生活知识、仪式、节日以及文化空间等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盖范畴、普查申报要点以及开发等角度,进行详尽的图文并茂的个案分析。


文化遗产保护名家大讲堂

文化遗产保护名家大讲堂邀请行业权威专家授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教授以《世界经典工艺美术品鉴》为题,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段勇教授以《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文化遗产观》为题,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教授以《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为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刘曙光教授以《文化遗产保护三题》为题,台湾艺术大学原校长谢顒丞教授以《台湾文创产品优秀案例分析》为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教授以《礼乐文明: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创造与标志性存在》为题先后开讲。同时,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旗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系主任顾军教授、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王丹谊副教授等分别进行主持点评解析。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此次培训的成功举办势必对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能有效防止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更好的确认、尊重和弘扬,从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学员笔记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提问交流


学员感言:


学员——洛阳理工学院李晓丹副教授:


什么是真正的好的非遗?如何让非遗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非遗到底怎样传承和发展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呢?非遗究竟应不应该创新,应该如何创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艺术设计类的大学生来说怎样才能用好非遗,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变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虽然也曾在各类书籍当中探索,但是终究不能彻底明朗,能够有机会聆听来自最权威学术专家的系统讲授,实在是难得可贵,太兴奋了。


第四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七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场中国最顶级的非遗学视听盛宴,更是来自心灵的震撼,不仅感受到老师们丰富的学识、治学严谨的学术态度,更感受到他们为祖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苑利老师系统的为我们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彻底解决了关于非遗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疑惑。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长期的田野调查苑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内容之深、之广不仅让我们大开眼界更是受益匪浅。特别是,讲不完就加课,没有什么比学术传播更重要的学术担当和学者风范。这让我们真正领略了的大家的气度和风采。


感谢第四届全国高校非遗培训班,感谢苑利老师和各位嘉宾老师,在您们的引领下未来非遗之路已然拨云见日,在非遗保护的道路上,我们不但要有自觉,更要有先觉,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DNA——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刻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学员——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史专业方向博士栗建伟:


这次培训班,教师安排、课程内容与学科设置都很合理。


第一个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既有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样理论性的高度纲领性内容,也有《文创案例》这样实践性的案例分析。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知识结构,可以让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基因价值、借鉴价值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解,也可以衔接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经济需求,很有指导意义。


第二个优点,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


我以前对非遗的关注大多将其与物质类文化遗产分开来看待,甚至是对立起来看待。但在这次培训班单霁翔老师《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及段勇老师《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文化遗产观》及苑利老师的课中知道,二者并没有截然对立,而是互为表里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创造秦砖汉瓦,但是却是在保护、传承那些制造秦砖汉瓦的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的是“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的是“渔”。二者都很重要。


学员——新郑剪纸传承人赵霞:


很幸运能及时报上这次高端的非遗研修班,我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从儿时开始接触窗花剪纸、纳鞋垫、绣花等……到现今已经三十多个年头了,中途也有从事过其它职业,真正从事专业剪纸也有十三年了,但是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么丰硕的文化大餐。从一号开班到今天,这七天里我认真听专心记,听张夫也教授讲《世界经典工艺美术品鉴》,听段勇教授讲《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文化观》,听单霁翔教授讲《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听刘曙光教授讲《文化遗产保护三题》,听谢顒丞教授讲《台湾文创产品优秀案例分析》,真是听得如痴如醉。特别是听苑利老师的课,好几次都感动的流下眼泪,苑利老师讲课细致精准,语速中和,易懂,那些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实践得来的理论,面对六百多名来自于不同地方的学生,无私的娓娓道来。这七天的培训,白天听,夜间复习,真正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现产”,什么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都有了清晰深刻的认识。不但充实了之前自己对非遗干瘪的认知,而且灵魂也得到了升华!


学员——江永女书习俗传承人李爱莲:


为期7天的第四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今天依依不舍的结束了。此前,一直很想系统的学习非遗知识,这次真的实现愿望了,感谢主办方的组织和邀请。


非常感动,苑利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非遗事业付出、调研、研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非常感动,能与来自全国的615名学员一起同频共享培训非遗知识,感谢各位领导、知名专家几天的专题案例讲解,含金量高,专业性强,受益匪浅,意义重大。这些天的培训为我们非遗工作者打开了一扇门,提供了很多智慧信息,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期待下次我们有机会见面交流!顺祝老师们身体安康,生活愉快!周末愉快!


第四届“中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圆满结业




上一篇:第四届全国高校非遗教师培训班 苑利老师到底讲了些什么?
下一篇:非遗体验馆研学课,三大项目齐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