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如何传承、怎样创新 中原传统美术面临拐点
时间:2015-04-05 浏览:107

河南省的传统美术,散发着质朴的原始风貌和中原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沉淀着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精神,是我们应当珍视保护的优秀文化遗产。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传统美术项目中,已有13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木板年画、泥塑、剪纸等,有40项列入省级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24项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全省共有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9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68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47名。

河南省的传统美术非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品种丰富。全省普查出美术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0余万条,立项的线索2万多条,涉及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木版年画、剪纸、灯彩、刺绣、民间玩具等多个门类。二是分布广泛。传统美术类项目多是依靠人工和技艺,普遍规模不大,但项目分布在全省各地市,不同地区均有不同品种的项目存在。三是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具有区域性影响力。刺绣、年画、剪纸、泥泥狗等传统美术已经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深受大众喜爱。四是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如:镇平玉雕、开封汴绣等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据记者了解,由于受到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很多传统美术受到冲击。以陕县澄泥砚为例,在唐宋盛行时工匠艺人数以千计,能制作500多个种类,新中国成立初期尚有50余名制作艺人,能制作种类近200种,但是目前仅存工匠艺人不到10人,制造种类不到120种,已处于濒危状态。一些珍贵的美术作品和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客观上加速了许多传统美术项目的消失,保护手段急需加强。

传统美术项目多以手工制作为主,现有传承人年岁普遍偏大,省级以上96名传统美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七成年龄在60岁以上。收徒难,传承难的情况相当普遍。

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就是,由于一些传统美术产品有较好的市场价值,有些地方片面地把非遗项目当做经济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过度的商业开发导致传承工作走样变样,弱化甚至异化了非遗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也对某些手工艺有直接的侵蚀,雕刻、绘画等手工作业的生产环节被现代机械方式所取代。这样的作品已经失去了传统性和本真性,也失去了传统美术的价值。



上一篇:灯送上元夜,先人或可闻?——记豫南地区流传600年的送灯民俗
下一篇:破解难题——中原传统美术保护传承座谈会发言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