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活动通告
民族之美谁来传承?传统纺织服装文化期待更多认同
时间:2017-03-16 浏览:74

    每年两会,身着中式职业装和精美民族服饰的代表委员们步入大会堂时,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加强中国文化品牌自信,加快传统服装服饰品牌文化传播,发扬品牌的工匠精神等话题,也引起了两会上纺织参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不少纺织界代表委员此次上会都对质量、品牌与文化发展等方面十分关注,并带来相关建议,与报告主旨形成呼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近几年来持续关注丝绸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就在两会开幕不久前的2月26日,中国丝绸博物馆迎来了成立25周年的纪念日。他说,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专业的博物馆中全国排名第一,经过改扩建后,大力征集文物藏品,展开对藏品和全国相关文物的整理研究。在加大分析检测力度、加强丝绸传统工艺的研究、提取整理设计元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传承养蚕、扎染等传统工艺,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在丝绸文物文化传承发展领域做出了有益探索。

  近两年来,赵丰持续关注“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最近提出从文化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诠释。他在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审议发言中谈道,“一带一路”建设应该文化先行,丝绸更是不能缺位。而讲好丝绸之路上的丝绸故事,则会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达到民心相连。

  早在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批准丝绸之路成为世界遗产。他建议,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把6月22日设立为 “国际丝绸之路日”,整合各项资源,使“一带一路”战略和行动通过跨文化的交流体现传承与创新,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提高我国丝绸文化和产业的地位。

  谈到品牌与文化自信,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十分感慨。他说:“我们每年出口的纺织产品数量世界第一,可是却没有一个足以影响世界的中国民族品牌。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很多中华服饰的设计工作室和中式服装品牌相继出现,但目前被大众接受的中式风格品牌仍曲指可数。”

  为此,邱新海今年带来了《关于支持汉服文化发展的建议》,呼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创办汉服工作室,加大院企合作力度,鼓励行业人士加大国际性展示交流活动,举行汉服设计专场发布;此外,对人才引进给予支持,成立人才引进专人窗口,促进民族品牌服饰的发展。

  邱新海谈到,可喜的是,现在有很多本土设计师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推出自己的时装发布会,这不仅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展现,也是我国经济实力提升,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地位的证明。我国正在从过去廉价的“中国制造”,转向更具有价值的“中国设计”、“中国创意”。其中,传统服饰文化的应用及创新是中国纺织服装再创辉煌的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吴海燕在谈到文化精品和文化自信时说,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时装设计,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国的文化精品要走向世界,就要富有中国文化的内涵,讲好中国故事。

吴海燕坦言,作为一名教师,她曾担忧当前中国年轻人被西方的生活方式影响太多。拿设计行业来说,设计师习惯于跟随西方流行趋势。“我们要重塑中国文化自信。文化精品必定是要由精神来支撑的。”她举例子说,杭州G20峰会的志愿者服装设计竞标时,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品牌采用了非本土设计师。结果在第一轮评审中,她的设计方案因彰显了浙江之美、展现了民族文化自信而胜出。她提出,要创造性地用国际流行的语言方式,用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吴海燕还强调说,在培养设计人才的过程中,作为专业教师,要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作为设计教育的理念与追求。我国对专业设计师的教育培养已有近30年了,全社会应当对中国的教育有信心。现在除了国内培养的设计师,加上国外学成回国的年轻设计师,纵横交织形成多元化发展,给设计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国内的艺术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一旦在精神、艺术、消费、商业模式领域都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未来的发展一定具有非常高的审美,对此她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纺织报       作者:席萍 


投稿、转载、合作等,长按二维码与小编联系

869419564744539325.jpg



上一篇:倪宝诚民间美术团第二次团队负责人会议召开
下一篇: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大师作品双年展隆重开幕